來助推漁業發展提振產業效益
水生動物病害防治原則
1、預防為主,無病先防,有病早治,防治結合。
2、先正確診斷,后施藥。將剛死或瀕死的患病水生動物進行外部觀察、內部解剖及顯微鏡檢查等實驗室檢測,同時要察看水色,檢測池塘水質理化指標如氨氮、亞硝酸鹽、硫化氫、酸堿度,綜合各種因素進行診斷。
3、病害綜合防治:
一是體外消毒,就是外用消毒藥全池塘均勻潑灑消毒,消毒藥物有:二氧化氯、二溴海茵、溴氯海茵、強氯精、季銨鹽絡合碘、苯扎溴銨等。
二是內服藥,目前有許多商品藥供選擇,根據病魚癥狀對癥使用即可,用藥天數以魚病基本好了之后,再喂1-2天為宜。
三是水質調節,將水體的酸堿度、氨氮、亞硝酸鹽、水色等調節正常。
4、藥物輪換原則:為避免產生抗藥性,不要長期使用同一種外用消毒藥和內服藥,最好用了2次后換其它藥物。選擇通過國家GMP認證,有較高信譽廠家的藥物對癥使用。
5、科學選藥,準確用藥:根據不同的病原選用最適合的藥物(有條件可先做藥敏試驗),留意魚的藥物禁忌(如鱖魚、加州鱸魚等對敵百蟲極敏感),準確計算池塘的容積,按漁藥商品說明書的量施藥,注意休藥期。
6、施用藥物和微生態制劑時要開動增氧機增氧。
一、草魚出血病
1、病因:草魚呼腸孤病毒感染。
2、流行季節:6月下旬至9月,流行水溫:25-32℃。
3、病癥:病魚的口腔上下頜、頭頂部、眼眶周圍、鰓蓋、鰓及鰭條基部充血,剝除魚的皮膚可見肌肉點狀或塊狀充血、出血,嚴重時全身肌肉呈鮮紅色,腸壁充血,腸內無食物,但內臟無糜爛,肌肉有彈性。
4、防治方法:
(1)體長6厘米以上的魚苗到尾重250克左右的成魚注射草魚出血病疫苗進行預防;
(2)發病時可用二氧化氯或聚維酮碘等消毒劑全池均勻潑灑消毒,同時每50千克魚用三黃粉0.25千克(大黃50%,黃柏30%,黃岑20%,碾成粉加飼料粘合劑)拌飼料投喂,連續喂7天。
(草魚出血病,可見肌肉和內臟出血,但內臟無糜爛)
二、爛鰓病
1、病因:由柱狀黃桿菌(或說魚害黏球菌)和寄生蟲感染引起魚鰓組織腐爛。
2、流行季節:4-10月,水溫20℃以上。
3、病癥:病魚體色發黑,鰓蓋內表面皮膚充血發炎,中間部分常糜爛成一圓形透明的小窗,俗稱“開天窗”。鰓絲腫脹、腐爛,粘液增多,嚴重時末端潰爛缺損。
4、防治方法:
(1)每天每畝每米水深用10-15千克生石灰兌水溶解后全池均勻潑灑,連續多天,直到酸堿度達到8以上;
(2)先殺蟲(按不同種類對癥施藥)后殺菌;
(3)外用苯扎溴銨等消毒劑消毒,同時拌料內服市場上治療爛鰓病的藥物,連續3-5天。
(草魚爛鰓病,鰓絲基部充血,鰓絲末端潰爛)
三、腸炎病
1、病因:由點狀氣單胞菌感染引起魚的腸壁充血發炎。
2、流行季節:4-9月,水溫25-35℃。
3、病癥:患魚腹部膨大,肛門紅腫,嚴重時輕壓腹部有黃色粘液流出。腸道充血發紅,無食物,內壁糜爛。
4、防治方法:
(1)投喂專門的新鮮適口的配合飼料,以八成飽為宜,做到“定時、定量、定質和定位”;
(2)流行季節每隔20天用大蒜素拌飼料投喂3天;
(3)外用二氧化氯、二溴海茵、強氯精等消毒劑消毒,內用“大蒜素”等藥物拌料投喂,連喂3-5天。
(羅非魚腸炎病,腸腫脹和充血)
四、赤皮病
1、病因:由熒光假單胞菌感染引起。
2、流行季節:全年。
3、病癥:主要癥狀為病魚體表出血發炎,鱗片松動脫落,尤以魚體兩側和腹部明顯;鱗片脫落處或鰭條腐爛處常有水霉寄生,病魚行動遲緩,離群獨游,不久即死去。
4、防治方法:
(1)在捕撈、過塘、運輸、放養過程中小心操作,避免傷及魚體;
(2)輪捕輪放捕魚不能連續超過3次,捕魚后每畝每米水深用10-15千克生石灰兌水溶解后全池均勻潑灑消毒凈水;
(3)外用二氧化氯、二溴海茵、強氯精等消毒劑消毒,同時每千克魚用150-200毫克磺胺間甲氧嘧啶拌料投喂,每天1次,連喂3-5天。
(草魚的赤皮病,魚皮膚潰爛充血)
五、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病
1、病因:嗜水氣單胞菌、魯氏耶爾森菌等感染。
2、流行季節:3-11月,水溫9-36℃。
3、病癥:病魚上下頜、口腔、鰓蓋、眼睛、鰭基及魚體兩側充血,肛門紅腫,腹部膨大,腹腔內積有大量的腹水并有溶血現象,腸道內無食物,粘液多,有時伴有眼球突出、鱗片豎起、鰓絲末端腐爛、內臟器官貧血、肝臟腫大等癥狀。
4、防治方法:
(1)放苗前徹底清除塘底淤泥,并干水暴曬,然后入水10厘米左右,每畝池塘用生石灰100千克兌水趁熱全池均勻潑灑消毒;
(2)發病時外用二溴海茵連續消毒2天,然后隔2天后再用季胺鹽絡合碘消毒1次,同時每千克魚用恩諾沙星20-40毫克拌飼料投喂,每天1次,連續3-5天。
(鯪魚的敗血病,魚皮膚潰爛,充血)
六、羅非魚鏈球菌病
1、病因:無乳鏈球菌或海豚鏈球菌感染。
2、流行季節:6-9月,水溫27-37℃。
3、病癥:患病魚逐漸失去平衡,有的甚至在水中翻滾,有的側身做圓圈運動;病情嚴重時,臨死前病魚于水面打轉或間隙性竄游;腹部體表具點狀或斑塊出血或潰瘍,下顎及兩鰓蓋下緣有彌漫性出血,肝臟、膽囊、脾臟腫大、出血,嚴重時糜爛;腸道內有積水或黃色粘液,肛門突出;眼球充血、腫大、突出,嚴重的眼角膜混濁發白,甚至眼球脫落。
4、防治方法:
(1)在飼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,投喂八成飽,盡量加深水位,施生石灰提高池塘水體酸堿度,保持充足溶氧和良好的水質,混養其它合適的魚類;
(2)實施一年養二造,在前一年秋冬搭過冬棚,魚苗標粗過冬,第二年3月底4月初分塘養殖,7月份收獲,避開病害高發期;
(3)在池塘中搭架種植魚腥草等植物,或經常在池塘中施用有益微生態制劑,保持良好水質;
(4)外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劑消毒池水2-3次,同時拌料內服氟苯尼考和強力霉素10-15天,每天早晚各一次。
(羅非魚鏈球菌病,眼球突出和充血)
七、車輪蟲病
1、病因:車輪蟲寄生于體表和鰓。
2、流行季節:終年發生,5-8月份多見。
3、病癥:病魚異常分秘大量粘液,鰓組織腐爛,體色發黑,魚苗可出現“白頭白嘴”或“跑馬”癥狀,在顯微鏡下看見蟲體才可確診。
4、防治方法:
(1)魚苗魚種放養前用8-10克/噸硫酸銅水溶液或10-20克/噸高錳酸鉀水溶液藥浴10-20分鐘,也可用3%鹽水藥浴5-10分鐘;
(2)每畝每米水深用硫酸銅320克和硫酸亞鐵130克全池均勻潑灑;
(3)每畝每米水深用硫酸銅350克和高錳酸鉀750克全池潑灑,施藥后加強增氧;
(4)每畝每米水深用40%的甲醛溶液13-20千克全池均勻潑酒,施藥后加強增氧。
(車輪蟲)
八、錨頭鳋病
1、病因:錨頭鳋寄生在魚體上。
2、流行季節:全年,水溫15-33℃。
3、病癥:病魚食欲不振,煩躁不安,不時在水面跳躍,魚體消瘦,寄生部位周圍組織發炎紅腫,傷口溢血。大量感染時,像披著蓑衣,故又稱“蓑衣病”。
4、防治方法:
(1)魚種放養前,用生石灰徹底清塘,殺滅塘中成蟲及蟲卵;
(2)清晨每畝每米水深用90%的晶體敵百蟲200-325克全池潑灑,每周1次,連續3次。
(錦鯽錨頭鳋,魚體上寄生許多蟲體,充血紅腫)
九、指環蟲病
1、病因:指環蟲寄生在魚體或鰓上。
2、流行季節:春末秋初。
3、病癥:指環蟲寄生于魚體體表或鰓絲上,破壞鰓絲和體表上皮細胞刺激魚體分泌大量粘液,病魚魚體發黑,鰓絲浮腫,顯微鐿下可見蟲體。
4、防治方法:
(1)每畝每米水深用90%的晶體敵百蟲200-325克全池均勻潑灑;
(2)全池均勻潑灑甲苯咪唑(用藥劑量按說明書,日本鰻慎用)。
(指環蟲)
十、泛塘(浮頭)
1、病因:池底的腐植質沉積較多,消耗大量的氧氣;水質過肥,夜晚各種生物耗氧量很高;天氣悶熱,氣壓低,氧氣溶解度下降;雷雨之后,由于池底水溫比表層高,引起了水體對流,熱水由池底層急劇上升,池底的腐植質隨之翻起,造成缺氧;放養密度過大;反水,水清到底、水質變混濁、水質老化,浮游植物大量死亡、浮游動物大量繁殖、水中蝌蚪大量繁殖、亞硝酸鹽超標、水面上大量浮萍覆蓋等等。
2、流行季節:全年均可發生。
3、病癥:
(1)魚蝦集中在增氧機周圍或來水處,呼吸困難,將口伸出水面吞取空氣;
(2)嚴重時,全塘魚蝦狂游亂竄,或橫臥水面,或頭撞岸邊,受驚動無反應。
4、防治方法:
(1)清除池底過多淤泥;
(2)放養密度適當;
(3)經常用有益微生態制劑等調節水質,避免水質老化、過瘦或過肥;
(4)在悶熱天氣、低氣壓、濃霧天氣、白撞雨天氣、南撞北天氣、陰雨天或雷雨后等,加強增氧;
(5)每天傍晚巡塘,如在池邊發現小蝦、小型野雜魚,說明池塘已缺氧,要及時增加溶氧;
(6)發現缺氧后要及時通過開增氧機、加入新水、直接加入速效增氧粉(如過氧化鈣、過碳酸鈉等)等方式增氧。
(草魚浮頭,仰起口呼吸,周圍有泡沫)
十一、氣泡病
1、病因:水質過肥,或水中有機物分解產生大量氣體,使水中溶解的氣體處于過飽和狀態,在水中形成小氣泡,魚苗誤吞了小氣泡而在腸內積聚成大氣泡而不能下沉。
2、流行季節:全年均可發生。
3、病癥:病魚浮于水面,體表和體內都有氣泡,時游時停,身體失去平衡,頭向下,尾向上,不久便死亡。
4、防治方法:
(1)有機肥要先發酵腐熟后才下塘;
(2)培育池水不能過肥,特別是藻類不能過多;
(3)魚苗下塘前開動增氧機攪水,下苗后每天中午和下午開動增氧機攪水;
(4)發現魚苗氣泡病時可用開動增氧機攪水或注入新水;
(5)每畝池塘用粗鹽5-10千克全池潑灑;
(6)每畝塘全池潑灑高錳酸鉀(灰錳氧)1.5-2千克。
十二、氨氮中毒
1、病因:池水分子氨氮在0.2-0.5毫克/升,養殖動物易出現氨氮中毒。
2、流行季節:全年均有,天氣好壞、各季節和晝夜均有。
3、病癥:氨氮中毒時,魚蝦基本不攝食,鰓絲腫脹,粘液增多,狂游,亂竄,眼球突出,最后死亡。
4、特點:
(1)魚蝦不近增氧機;
(2)先死鯉魚和鰱魚。
5、防治方法:
(1)定期檢測池水氨氮含量,防止超標;
(2)如果水體偏堿,要先施用檸檬酸類有機酸解毒劑解毒;
(3)施用沸石粉和白云石粉;
(4)潑灑食鹽,每畝每米水深17千克全池均勻潑灑;
(5)池水浮游植物生長不好時,施用磷酸二氫鉀,培養單細胞藻類來降解;
(6)定期用有益微生態制劑(硝化細菌等)降解;
(7)全池潑灑增效葡萄糖(每畝每米水深400克)和維生素C(每畝每米水深200克)。
(氨氮超標發病的鰱魚,浮于水面,瀕臨死亡)
十三、亞硝酸鹽中毒
1、病因:池水中的亞硝酸鹽超過0.1毫克/升時,魚蝦會慢性中毒,0.3毫克/升以上時,會中毒死亡,特別是斑點叉尾鮰、紅尾鴨嘴、長吻鮠等。
2、流行季節:全年均有,缺氧時加重。
3、病癥:魚鰓絲充血、腫脹、粘液增多,呈褐色或暗紅色,食欲減退,體表無光澤。蝦反應遲鈍,緊靠池邊,空胃,尾部、足部和觸須略微發紅(放到正常水體會變回正常體色)。
4、防治方法:
(1)定期檢測池水亞硝酸鹽含量,防止超標;
(2)培育好浮游植物,保持良好水色;
(3)加強增氧;
(4)使用抗應激類產品如維生素C和葡萄糖,增強魚蝦抗病力;
(5)定期用有益微生態制劑(硝化細菌等)降解;
(6)每畝每米水深施用活性碳2-4千克或聚合氯化鋁7-8千克;
(7)全池潑灑食鹽,濃度為亞硝酸鹽濃度的三倍。
(亞硝酸鹽類超標死亡的斑點叉尾鮰,只有一尾生還,水發黑)
十四、藻類暴發
1、病因:池塘中的藍、綠藻大量繁殖而使池塘水體呈現灰藍綠色,這些藻類死亡后經細菌分解而產生大量的毒素,水體出現惡心的腥臭味,導致魚攝食強度下降,生長緩慢,甚至發病死亡。
2、流行季節:夏秋季.
3、病癥:魚攝食強度下降,滯食,生長緩慢,甚至生病死亡。
4、防治方法:
用殺滅藍藻藥物全池撒用,用后加強增氧,其后再施用水質解毒劑,嚴重時可間隔10天再施一次。
(藍藻)
十五、"倒藻"或"反水"
1、病因:由于浮游動物大量繁殖或池塘反酸或大雨、暴雨、藻類老化、水體營養物質缺乏等原因,引起池塘水體浮游植物大量減少或死亡,水質急劇惡化,水清見底或水質渾濁變泥白色或黃泥色,導致水體溶氧缺乏,魚類呼吸困難,魚類發病甚至死亡。
2、流行季節:全年均有。
3、防治方法:
(1)立即開動增氧機增氧或使用化學增氧劑增氧;
(2)浮游動物過多時每畝每米水深用200-325克晶體敵百蟲兌水全池潑灑;
(3)每畝每米水深用10-15千克生石灰兌水溶解后全池均勻潑灑,提高池水PH值到7以上;
(4)引進外面含有藻種的新鮮水,施肥培養浮游植物。
(由浮游動物大量繁殖引起的反水,水色變白)